大寶法王噶瑪巴新聞
  • 首頁
  • 噶瑪巴廷列泰耶多杰
  • 噶瑪巴烏金廷列多杰
    • 2011年
    • 2012年
    • 2013年

噶瑪巴的私人秘書拉布嘉姆 (Rabjam) 謂:法王令我嘆服

I 錫金I Sikikkim
2011. 3.18

噶瑪巴的私人秘書拉布嘉姆 (Rabjam) 謂:法王令我嘆服

這幾個專欄過去數週來出現一些對藏傳佛教的喇嘛制度,或同情或無知或批評的言論。那麼對選擇信奉佛教並且接觸最尊貴之喇嘛的一個人而言,他如何看待此事?

提拉克 •吉哈( Tilak Jha) 在新德里的噶瑪巴國際佛教學院 ( The Karmapa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nstitute) 造訪了第十七世噶瑪巴廷列泰耶多杰的私人秘書,出生在奧國原名瑞琪•凱蒂-赫布勒爾( Rikki Cathy-Hubler) 的拉布嘉姆。在輕鬆無羈的交談中,這位現年五十歲,身為藏傳佛教最尊貴之大喇嘛的信仰者及私人秘書,談起她的人生、佛教、以及她個人生活與職業如何交集,還有被視為神秘的印度。

吉哈:妳如何開始妳與法王的關聯?

拉布嘉姆:1992年我還住在奧國的時候,我的一位朋友邀請我參加一個佛學講座。我的朋友是個佛教徒,當時那在歐洲還是很不尋常的事。我去了以後當場受到感召,之後我就皈依,開啓佛教徒之行的第一步,我開始修習佛學。

1996年我去到法國,遇到一位在那裡設立了寺院與閉關中心的西藏喇嘛。我覺得和那位喇嘛很有緣份,於是遷居法國,在閉關中心待了一段時間,以後又留在寺院裡。

噶瑪巴於2000年去法國,當時我正參加一個婦女的閉關靜修,在這種靜修時,一般是不能任人進入的,但法王來了,這是我初次見到他。法王給予灌頂儀式,其後是問答講座。

2000年之後,法王就頗定期地到歐洲巡遊兩三個月,通常是在夏天。而我有幸一次又一次地在他的來訪時見到他。

吉哈:妳是在何時以及如何成為法王的私人秘書?

拉布嘉姆:兩年前,也就是2009年,法王在歐洲的代表告訴我,最好我能到印度去協理辦公室,我立即接受。法王那時在葛倫堡,於是我去到那裡。

吉哈:妳的大半生直到1992年之前都是個基督徒,妳怎麼看此前的妳與今日的妳?

拉布嘉姆:雖然就已受洗的意義而言,我是個記錄在案的基督徒,青年時期每週日上教堂,求學時已接受二十二個教誨,但十七、十八歲後,我就已經不算真的基督徒了。我對基督耶穌懷有極大敬仰,但是對基督信仰存有許多疑惑。舉例來說,我還記得在學校學到,如果你是個罪人就會下地獄。但這很不合理,既然神是慈愛的,祂怎麼能以地獄來譴責人呢?

對我而言,佛學一開始就回答了我所有的疑問。我自1992年以來遇到的喇嘛,多數都是言行合一。而在基督教裡,我見過許多神職人士其私下無法讓我信服。

吉哈:你對印度教看法如何?

拉布嘉姆:我並不真的瞭解印度教,但我在加德滿都時發現印度對不同宗教的容忍度。似乎各種宗教同時並存,有很多禮拜之地是不同宗教信徒朝聖的共同聖地。其中沒有任何矛盾或衝突。這點真的使我印象深刻。

吉哈:妳的法王跟隨之行如何?

拉布嘉姆:從一開始我就被他感動。他是個真正的大師,一位偉大的導師,純粹專注於佛法的人。我隨後漸漸對他發展出關連,很高興後來他的歐洲代表要求我到印度來。我確信我已盡最大努力來為他服務。

吉哈:在職業上和私人方面,你有多少時間與法王互動?

拉布嘉姆:視情況而定。有時候是每天,有時候是每週一次。至於私人的互動,多半時間很難區分職業和私人二者。譬如,當法國人來訪交談,我常常就是翻譯。很多答問會也是同樣情形。經常我的問題也在這樣的交流中得到解答。

吉哈:如果妳有兒子的話,也差不多會是法王的年紀。

拉布嘉姆:那是真的(笑)。事實上我女兒的兒子就幾乎是一樣年紀了。但我不願這樣比較。法王永遠都讓我驚歎。

吉哈:談談妳自己的事,妳的童年,妳的家庭。

拉布嘉姆:在我的童年沒有任何一個時段曾透露出我會到印度來。我的父母來自非常單純的背景,但他們盡其所有給予我和我的姊妹很好的教養,我十分感謝他們。

我在奧國的大學主修英文與法文。有段時間當學校老師。後來重回大學學第二語言俄文翻譯與解說,同時開了一家翻譯室。

吉哈:你有孩子嗎?

拉布嘉姆:我沒有小孩。我結過婚但1992年之前就離婚了。我的先生是英國人,我們至今仍是好友。他是個翻譯員和記者,我們一起開辦翻譯室。

吉哈:當我們眼見了世界的衝突,包括最近發生在埃及、突尼西亞和利比亞的事件,你認為佛教是大家應該考慮的嗎?

拉布嘉姆:我想,如果有人認真地考慮這點,它將有助於發展和平與和諧。佛教是要發展內心的平靜與和諧的。這自然會投射到你週圍的人群而漸漸擴大。

吉哈:回到印度扮演的角色,佛教在此誕生也幾乎毀滅於此。但即使中國、日本、和臺灣的佛教徒多過印度,印度還是成為最高喇嘛的家園。

拉布嘉姆:佛教又正在一點點地復興。在西藏,由於佛教的根源,他們稱呼印度為高貴的國家。當中國攻打西藏時,印度大方地接受所有西藏難民。不僅如此,印度還讓他們設立寺廟,實踐自己的生活與文化。印度在所有這些事上扮演了難以置信的角色。

吉哈:但一輪到了自己的國民,印度在創建設施及基礎結構上就看不到這種慷慨大方了。

拉布嘉姆:我不太清楚印度。但你們有句口號叫作不可思議的印度。這是真的,然而是以這麼多不可思議的方式。

吉哈:而且奇異的方式.......

拉布嘉姆:是的,在許多方面。同時你們也有許多矛盾之處。我遇到很多受極為高等教育的印度人。

這附近有家印度的對外貿易學院,有段時間我在那裡教些學生法文。這些學生非常用功,有時候晚上十點半還要上課。所有這些矛盾到現在都還讓我想不通。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